【养正成贤】正确处理孩子的错误---要不要责骂孩子
文章来源: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家庭教育科 推荐 2023年06月02日 浏览量(0)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打是亲,骂是爱”,这也成为很多父母吼骂孩子合理化的借口,任由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甚至说出一些刻薄的话。长期被责骂对小孩子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不同的孩子,被骂后反应也是不同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痛苦。
孩子被骂后的第一种反应:置若罔闻
经常忍不住骂小孩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屡教不改。他们总是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错,功课催了一百遍还是不写、不让玩手机还是偷偷玩……不管说了多少次,孩子都没有多大的长进,形成一个循环:犯错--被骂--暂时改正--接着犯错。
很多家庭都很难打破这个死循环,父母总是需要用更大的嗓门、说更多伤人的话来教育孩子。这就是长期骂孩子的坏处之一:孩子的大脑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上。当这种恶性循环变得越来越频繁后,孩子们就会以为:犯错只要不被骂就没关系。他的沉默只是一种假装起来的配合。只有父母发更大的脾气,他们才会真正地引起重视。
这样的小孩就像是被骂麻木了,他们面对错误,不是想着纠正,而是想下次如何做才能不被父母发现。他们把父母的吼叫当成彼此之间的正常的相处模式,骂得多了,孩子就“免疫”了,自然变得更加难以管教。
孩子被骂后的第二种反应:用叛逆“报复”父母
孩子很小的时候,你的疾言厉色往往会有效果,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这些从小积累的怒气,就会转化成叛逆,很多问题少年都是由此慢慢养成的。
《小孩不笨》中一位叫成才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有一些叛逆,是大人眼中的打架王、“烂苹果”,父亲教育他的方式也很简单--拳脚相加,粗言以待。在父亲眼中,似乎成才所有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动手和辱骂给他纠正过来。儿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特别抗拒,被退学的他无处可去,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学会了抽烟,偷东西。
一个被父母长期责骂的小孩,不仅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导,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这样的孩子,内心都有着深深的绝望,他们最终选择的是自暴自弃。他们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父母,让大人“不爽”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有力量的攻击。
父母越是责骂什么,他越是去干什么。因为在父母长期的教育中,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失败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不被理解和接纳。缺少爱和支持,是孩子自我放弃的主要原因。
孩子被骂后的第三种反应:认为自己就像父母吼骂的那样不堪
达娜·萨斯金德在《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作者》中提到: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儿童智力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语言环境并不单单只跟词汇的输入有关。肯定语言和负面语言的使用,也会拉大孩子智力发育的差距。
“你是对的”“你很好”“做得好!”正确地运用这些肯定语言,会帮助孩子相信只要努力,他们能做成任何事。而整天被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如父母所说,是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会重复那些不好行为,毕竟他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他的行为。
孩子被骂后的第四种反应:他们会更加黏你
没有安全感,是孩子在被骂之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反应。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怎么凶,怎么骂,还能不假思索拥抱你、黏你,恐怕只有孩子。他们好像从来不会记仇,在经历过吼骂之后,会害怕、会恐惧、会担心你不再爱他,会马上变乖,甚至会讨好你。
这种反应就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因为无法忍受你表现出来的冷漠而选择了主动示好。他无论如何不会停止爱你,但不被爱的阴影却一直跟随着他,他们的主动拥抱,本质是恐惧在作祟。
孩子犯了错怎么办?
读到这,有的朋友会说:“吼骂有这么多负面影响,那平时孩子犯错,我们还不能骂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父母请先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大人犯错时,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
有位朋友前段时间去考驾照,大概是紧张,在驾校练习的时候,屡屡失误。碰巧她的教练也是一个大嗓门的暴脾气:“挂空挡!挂空挡!要说几遍?出来学车,你带脑子出来了吗!”教练越是凶,她就越紧张,有天从驾校出来,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苦着一张脸说:“终于体会到辅导作业时孩子的感受。”作为大人,出现失误的时候最不希望听到别人过多难听的苛责。相反,我们会给自己打气,同时我们还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反应越是消极的、恼火的、沮丧的、过激的,就越容易把孩子推到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孩子犯错,有时候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们的本性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有积极动机的好孩子,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问题。
下一次孩子犯错、闯祸,别再大声骂他了,蹲下来,拥抱他,陪他一起直面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