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文章来源: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2023年02月28日 浏览量(0)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家校共育大课堂》观后感
191杨佳仪家长
看了《家校共育大课堂》以后,我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生活中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家长普遍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都会说:只要孩子将来能幸福,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但是我却无意间察觉,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专业吗?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我们能够做的是是什么?我们能够做的是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终生受益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有一条谚语: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培养孩子的习惯,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通批评或在训斥就能实现,必须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把决心、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鼓励少说多做。教育孩子应把空想、说空话的时间用在实事上,告诉她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很多家长都有“学习至上,生活习惯培养无所谓”的观点,看了讲座才知道,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割裂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个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学习上很难不马虎;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学习上也不会勤奋。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动手参与扫地、擦桌子、洗碗筷、洗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
2.制定家庭劳动日。制定一个全员劳动日,全体家庭成员参与劳动中,营造家庭劳动的氛围,孩子自然愿意参与劳动。
3.坚持劳动计划。对家庭成员的劳动内容进行分工,制定家庭劳动计划,按照计划坚持做下去。都说“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们从现在开始也不迟。
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