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有声 蒙以养正
文章来源:平度市实验中学八年级1班陈博耕家长陈鹏 2023年10月11日 浏览量(0)
一转眼,孩子初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他一如既往的倔强、坚持,也一如既往的偷懒、磨蹭。知子莫若父,这么多年我早已明白这家伙最讨厌的是我的那些喋喋不休的唠叨与苍白无力的说教,但他没注意的是他自己在这一声声的唠叨与说教中已经改变了很多。我不是一个方方面面都能为孩子做出榜样的父亲,但一直在试图将自己已经明白的道理讲给他听,并不是非得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心目中的模样,我一直相信:说教有声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他一定是在朝着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努力!
一、家庭本是一座学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刚出生开始,父母就成为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从牙牙学语到穿衣吃饭,父母一直都在给我们以谆谆教导。身为父母也无时无刻不在望子成龙,然而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成材?相信没有人能给出我们答案。从给孩子起名字开始,我们就已经将自己对孩子的美好期望融入到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之中。我的孩子属牛,我给他起的名字里有“博耕”二字,是希望他能够博学笃志、耕读传家。曾经,我把为什么起这个名字的原因无数次的讲给他听,他从不明白字面的意思到搞明白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由此我更愿意相信,孩子从明白名字的含义到真正成为这样的人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中间需要我们父母有声的鼓励和指正,也需要我们有声的陪伴和引导。
二、从传统经典入手养浩然正气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龄阶段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我们扪心自问,从我们年龄的角度来回顾我们的人生、回顾我们曾经的经历,人生的美好与幸福仅仅需要好的学习成绩吗?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德才兼备,道与德如何能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并发芽、成长?需要我们从孩子的启蒙教育开始由经典入手追本溯源。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孩子一直在坚持晨读《大学》、《论语》、《中庸》一直到现在的《庄子》、《尚书》,这些书读起来很枯燥,而且从孩子的这个年龄去理解几乎是囫囵吞枣,我们有时也会一起讨论学习一下。几年下来,我很少过问孩子能否理解其中每句话的意思,最大的收获或许只是孩子每天早晨上学前的坚持,或许笃行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吧。亦或许,将来他长大后的某天,也如我们一样遇到了人生的困惑,但愿他曾经读过的那些书里能给他最需要的答案,指引他端正、从容、乐观、笃行。
三、要求与引导并行,做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仅仅对孩子不断的提出期望和要求显然不够,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身先垂范加以引领,如何引导?这就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反求诸己,从严格要求自己开始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能总想静等花开、坐享其成,需要我们用包容的胸怀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在建立起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加以判断和引导,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完善自身人格,通过因材施教让孩子学会扬长避短、自立自强,以后能够真正融入未来的主流人群并担当起自身所应担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我的父母都是年迈的农民,文化不高不善言辞有着普天下父母同样的勤劳和善良,所谓的家风于我而言的确是词难达意,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言传身教。到了我们这一辈人,接受过比他们更为系统的教育也读过一些书,或许现在才明白当初父母为何再累再难也要供我们读书?或许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修于道而养德成人,专于术而玉琢成器。我们的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工业时代的万家灯火因何得以传承?“耕读”本身应该是一种精神,一手扶犁勤劳、节俭谋生活,一手拿书发奋、努力养智慧。这一点需要我们与孩子之间达成共识,也需要我们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陪伴有声、蒙以养正!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我经常会在梦里回到儿时,将来孩子们也会如此吧?但愿他们的梦里也依然还存有儿时父母的“喋喋不休”和“唠唠叨叨”,慰藉和陪伴他们不畏风雨,用自己的博学、笃行、自信和坚持去追寻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