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家长资源库,家园共育新乐章
文章来源:青岛市城阳区顺德居幼儿园 张红杰 2020年01月09日 浏览量(0)
《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形成多元、多样、1 1>2的强大合力,是我园一直追寻的目标。我们通过建立阳光家长资源库,形成全园共享、随时更新的家长信息系统,将其作为补充和拓展幼儿园课程项目的“隐形翅膀”。在构建和管理阳光家长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发掘了家园共育“四步曲”:
一、转变观念,提升认识
我们首先通过理论培训,开阔教师思路,提高教师开发家长资源的意识。引导教师用开放的眼光挖掘家长的两大资源优势:一是职业优势。家长职业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一扇窗口,能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来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倍增效应。二是个性优势。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如果将这些家长的个性优势资源整合到教育活动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将常态化的家长工作更加规范、细致化,将家长工作列入日常评价、考核,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同时,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长沙龙、家长会等形式转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秩序轻个性”等教育观念,去除家长对家园合作表面化、形式化等弊端。增强家长的配合意识与沟通意识。
二、掌握信息,分类管理
根据我园家园共育的发展方向和需要,我们有侧重点的设计了适合我园家长的资源统计表,力争邀请每一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将自身优势挖掘到最大化。针对当下二胎政策开放,许多年轻的家长又回归生育状态,对幼儿园活动参与力不从心的现象,我们特意设计了爷爷、奶奶板块,邀请有一技之长和闲暇时间的四老们也加入我们的家长资源库。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家长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具体包括家长的个人背景、爱好特长、可共享的资源以及对幼儿园现开设的特色活动感兴趣的内容等。
通过调查,幼儿园对家长和其背后的各种资源有了较为整体的认识,我们将其分为“阳光安全小卫士”等五大类10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由来自不同班级的家长们共同组成,由大家民主推选的家长代表担任小组组长,带领大家规范、履行各自的义务,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做好实质准备。
三、打开园门,开放活动
有了调查表的基础,家长们在参与幼儿园各类活动时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明显提高,他们在各自擅长和爱好的活动中扬长避短,其乐融融。如:每天早晚各一次的“阳光安全小卫士”,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每天的入园离园时间,分别有两名家长在园门口和门卫、老师一起执勤。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在为幼儿安全添砖加瓦的基础上,将微笑的笑脸和充满爱意的问候传递给每一位幼儿。再如:每周一次的“阳光午餐志愿者”,请家长监督幼儿食品安全。我们请每一位参与午餐志愿者的家长们首先去相关单位体检,持证进入伙房。他们可以全程监督并参与幼儿食谱的制定、食材验收、食品加工及幼儿用餐等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参与,监督幼儿园的食品安全。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得到了妈妈、奶奶们的踊跃报名和大力支持,经常也会看到爸爸们在伙房认真忙碌的身影。
每逢节庆日、新旧主题交替时,“美劳巧手”的家长们就会和老师一起商讨、制定“环创”的相关细节,并组织幼儿实施。每到这时,不仅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家长们也感觉的自己主人翁精神油然而生。每逢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他们还会和幼儿一起制作各种节日食品,与社区、周边的人们分享,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 如“年”主题中的小年、元宵节,奶奶、姥姥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孩子一起做枣饽饽、枣山、神虫、面灯等;二月二龙抬头,制作面豆、炒豆等;端午节包粽子,做五彩绳等。
四、走出园门,走向社会
资源库的家长们有了组织园内活动的经验,同时也为了加强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密度,我们尝试打开园门,让家长组织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社会。如:根据季节,让家长组织幼儿摘草莓、摘樱桃、收地瓜、拔萝卜等;根据当地民俗活动让家长组织幼儿去红岛“蛤蜊节”挖蛤蜊、捉螃蟹等;根据主题活动让家长组织幼儿参观机器人科技馆、风车小镇、农业大学等。每次活动的组织,家长们都会制定详密的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从交通工具的选择、路线的制定、场地的安排等全由家长们负责,让幼儿近距离亲近大自然,感受社会。
家园携手,共赢未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家长资源库的建立和使用有效唤起了广大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家园双向互动,共同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