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成贤】家访的力量-我的家访故事
文章来源:北关中学 七年级七班 刘娜 2023年06月20日 浏览量(0)
不知为何,家访期间的每次敲门,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而这种紧张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又逐渐消散。我在紧张什么呢?或许是对家长对待家访态度的不确定,也可能是对自我教学工作的不自信。而当每次看到家长因你能对他们孩子在校的一切娓娓道来表现出的宽容接纳与理解,便驱除了我的局促不安。
通过一次次的家访,让我明白,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电脑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应对面、心对心地密切沟通。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我们作为教师缺少了解的途径,家访则是能够获取资料的直接渠道。
班里有个学生,平时总是带着一副桀骜不驯的神情,特别爱说脏话,走廊里时常能听到他的声音,甚至在老师面前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蹦出几个脏字。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但凡我听到或者听说他说脏话,都会去提醒他使用文明用语,注意文明礼仪。然而这种做法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这位同学的厌学情绪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频繁在课上说话,捣乱。直到有一次,这位同学在课上无视课堂纪律,公然顶撞老师,脏话脱口而出,作为一个年轻班主任,我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种对老师“恶意”的不尊重,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为了树立在学生面前的威信,我将他叫到讲台前,矛盾不断激化,事情也暂时在“老师的怒火”和“学生的沉默”中结束。课下,我跟家长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约定了家访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进行入户家访,我在内心设想了很多,怕自己表述不清楚,怕家长不理解。但当我进入这位同学的家里的那一刻,我明白,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干净整洁的客厅,洗好的水果,早就等候的家长,无不体现出学生的家长对于这次家访的重视。家长、学生和我面对面地就这位同学的日常表现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沟通发现,这位同学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基础较差,缺乏目标,没有动力。当我问他还想学习吗,他的回答是毫不犹豫地点头。我们帮他树立了一个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并且交给了他一些适合他的具体可行的方法。针对他说脏话问题,这位同学的妈妈解释到因为其父亲是东北人,有一些口头禅,他从小受到影响,有时候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并不是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对于有一些缺点的学生,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了解原因,其次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断地修剪枝丫,帮助他们成长。
这次家访的效果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次家访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顶撞老师的行为。虽然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地“开小差”,但面对老师的提醒他的态度不再具有攻击性,而是立马坐好,“一笑而过”。一夜之间,从作业基本不写,到会的都能完成,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有时还会因为作业完成得好而受到表扬。说脏话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这个学生的巨大变化让我见识到了家访的力量,也让我坚信只要用心用爱来教育学生,学生一定会慢慢长成一棵笔直挺立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