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学校被霸凌(下)
文章来源:文-魏蔻蔻 2023年09月05日 浏览量(0)
在专家的建议、指导下,在老师、学校的协助下,在全家多方搜集、参考相关的书籍和信息后,我们开始了一段陪伴Femke走出被霸凌经历的路程。事后总结起来,家长需要把握“三个原则”和“四个措施”。三个原则是:绝对不能以暴制暴;绝对不能用爱和保护把孩子孤立;培养孩子赢得人心的能力。四个措施是:建立自信;理解被霸凌的原因并用抗议表明立场;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化敌为友。
Femke的妈妈希望那些欺负女儿的人能跟女儿做朋友。为此,她在家里举办派对,邀请班里的小朋友来玩,包括那些欺负Femke的人。
Femke的妈妈觉得那些孩子用“中国人”嘲笑别人,是因为他们不懂事,是对中国及其美好的无知。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了解,让他们对中国不陌生、不讨厌。她特意让我准备一些有中国元素的东西,并做了糖醋排骨、扬州炒饭等中国饭菜。
这个派对可谓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派对:除了荷兰本土菜之外,还有Femke的爸爸从意大利带来的特色美味。Femke的妈妈安排了用荷兰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汉语这些不同语言唱生日快乐歌的桥段,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临走时,有个欺负Femke的男孩还用新学会的中文跟我说了句“再见”。
“四管其下”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霸凌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欺负Femke的孩子会和她言归于好一段时间,可有时过了个假期或不知什么原因,又会不理睬或是欺负她,好在程度越来越轻。我们不断重复以上的举措,历时近一年。
我至今忘不了当时远远跟着Femke,看她上学、放学时内心受到的煎熬。她被推倒,然后自己在嘲笑中爬起来;她的小辫被拆散,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把辫子扎好。她早上会跟妈妈讲:“不用编辫子,随便扎上就行。多给我几根橡皮筋,他们弄乱我的头发我方便扎好。”那些日子里,我们不断地鼓励她、安慰她,但谁都不确定孩子是否真的会反击,会站起来。
其实,情况在措施采取一周后就出现了变化,虽然我们都觉得很漫长。
当一个小男孩扯乱了Femke的头发,她没有自己扎起来,而是对着男孩子的嬉笑、嘲弄说:“我不喜欢你弄乱我的头发,因为我要一再地把它扎好。我就这样去上课,让老师帮我扎吧。”她头发凌乱地走过发愣的男孩。有几个女同学问起Femke的头发,她指着那个男孩说:“是他弄乱的!”那几个女孩回头对着男孩说:“你真无聊!”到了校门口,迎接孩子的老师立马注意到了Femke的头发,一边给她重新梳头,一边勒令那个男孩向Femke道歉。
之后,Femke会在有人试图接近她时大声说:“你们要干什么?离我远一点儿!”
老师告诉我们,她亲眼见到有一次Femke带到学校的加餐饭盒被藏起来了。Femke镇定地走到那几个人面前说:“请你们把我的饭盒拿出来,或者我们叫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找!”于是,饭盒被还回来了。
局面改观了,Femke逐渐懂得了如何应对被别人欺负的状况。不过,我觉得Femke能走出来,最主要的还是归功于她自己的成长。她强化优点、展现爱好,自信和自我价值逐步建立,成为班里特别受欢迎的人。
Femke的口才很好,反应快、说服力强,每次学校演说都会选她做代表。她也很会体谅他人,与人为善。她的歌声甜美,舞姿曼妙。本来就漂亮的她开始精通时尚,越来越会打扮自己,还乐意跟同学们分享她从意大利买回的饰品和服装。这些表现让崇拜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跟她做朋友。
就这样,Femke一步步地摆脱了被霸凌的境遇。如今她已经16岁了,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万人迷”。童年的那段经历没有给她留下任何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