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良婚姻关系害了孩子(二)
文章来源:系统管理员 2023年10月18日 浏览量(0)
别让不良婚姻关系害了孩子(二)
文-曲 韵
总跟孩子抱怨对方的不好
“你爸太过分了!”“他怎么这么懒啊!”“你爸就知道工作,回家就知道玩,也不知道他对家有啥贡献!”“别听你妈的,神经兮兮!”
诸如此类的抱怨有时是吵架后发出的:父母分别在对方不在场的情况下,跟孩子讲对方如何如何不好、不对;有时是跟孩子一起做某事时,触景生情,把对方拎出来批评一通。
我的一个来访者曾经这样告诉我:“高二时我和爸爸特别对立,就是因为听了我妈的话。我觉得把我爸看透了,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我爸肯定觉察出了我的不满,我俩的矛盾特大。后来我发现我爸并不像我妈说的那么坏,而且她真的觉得我爸坏,可以离婚啊,为什么要跟我说,破坏我爸和我的感情啊!所以后来我又特别烦我妈。”
父母本是孩子世界中的两根顶梁柱,如果这两根柱子不和谐,还互相指责对方不高大、不牢固,那岂不是意味着孩子的世界变得低矮狭小,甚至可能崩塌?在背后数落完对方的不是后,三口人又会聚在一起。父母好像忘了刚才的抱怨,仍能共处,孩子会作何感想呢?是觉察出说坏话一方的虚伪,还是对另一方产生不满?
父母须知:
互相诋毁会让孩子左右为难,最终会对父母都不满。这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时常见的情况,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常常各找一个同盟,将彼此间的矛盾转嫁到孩子之间,造成孩子间的隔阂甚至仇恨。
互相诋毁的夫妻会让孩子对婚姻、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当面对自己的另一半时,孩子会自然地产生不信任感——“不知道你背后怎么说我呢”。不信任足以毁坏爱情和婚姻。
互相诋毁的夫妻会让孩子对所有的人际关系失去信心,并困惑不已。比如:关系再好也会互相说坏话吗?关系再坏表面上也要虚与委蛇地在一起吗?
父母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另一半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原因:
1.父母心中的不满和抱怨不好向亲戚朋友说,唯恐人家听了笑话,可是又忍不住,就只好向孩子说。
2.自己无力、不能解决矛盾,又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必须要在孩子那里扳回一局,才觉得自己有面子,或者才认为是解决了矛盾。
3.虽然在争吵中放弃了继续论战,表现出忍让,暂时掩盖或转移了矛盾,但实际上怒气未消,也并不接受对方的意见。背后当着孩子的面用语言攻击对方,其攻击性不仅没减轻,还表明了懦弱的特征。
4.以为自己采取了一个好的策略:避免正面冲突,又没耽误教育孩子,却没想到这是避开了正常的交流渠道。在背后说坏话,是沟通中最不好的形式。
5.太注重面子,一定要跟孩子表明对方不如自己,或者向孩子解释自己的动因。
6.总认为自己最正确,没有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父母能忍住。有矛盾要么自己去当面解决,要么自己忍住了。记住一点: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因为另一个人是孩子的爸爸(妈妈)。
在孩子面前掩饰矛盾
很多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选择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他们会关起门避开孩子来争执。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长期如此处理双方的冲突,对于孩子来说会产生长久的伤害。
在孩子面前刻意掩饰矛盾,对其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影响:
让孩子觉得家长虚伪。当家长之间有不同意见时是掩饰不住的。孩子的感觉是敏锐的,他能觉察出大人的表情、语气、停顿等的不同含意,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瞒不住却硬要装没事,会令孩子很困惑,觉得家长虚伪。
让孩子学会消极地回避矛盾。家长的这一行为暗示:争吵是不对的,应该和谐。可是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一定会跟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我们的意见与环境条件不符,差异、矛盾、争执在所难免。如果孩子接受了家长的暗示,觉得这些是错的,是不应该有的,那么遇到矛盾时让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呢?不与人争辩,会很委屈;与人争辩是错的,理不直气不壮,过后还会很自责。
剥夺了孩子学习化解冲突的机会。遇到矛盾总要解决。解决的办法多种多样,孩子总要学习。家长关起门来,就是剥夺了孩子“观摩学习”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对其世界的丰富和社会能力的增多、增强都是不利的。
大多数选择在孩子面前掩饰的家长,是真心希望孩子不要受到影响。这样的家长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榜样学习,是用心的好家长。但他们没有分清争吵和争论。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或者出言激烈、情绪过激,就像前面分析过的情况,当然不好。但是人总会有不同意见,是可以就不同的看法进行争论的。
有的家长说:“你前面讲了吵不行,现在又说不吵也不行,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怎么办?”其实,解决问题不是只有吵架、冷战、忍耐这几种。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分歧,无论多么相爱、多么亲密,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会有误解。重要的是能够不带情绪地去分享我们的不同,讨论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怎么做呢?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抓住重点,去除干扰。咱们到底在吵什么?是今晚吃什么饭,还是我家人口味太重?抑或是你认为我太懒,不爱做家务?别把事情混在一起说,先确定当下的主题。
第二步,充分交流。你的看法、想法、要求、决定……以及我的这些,都摆出来,说自己的,别猜测对方的,不急着对对方的想法下评判、否决,先把各自想说的说出来。
第三步,磋商。在共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己、对方、孩子和全家的利益、感受、需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得出一致的结论,然后去执行这个结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讨论晚饭吃什么的问题。比如事情原本是这样的:
“今晚吃什么呀?”
“这还用问吗?到现在啥都没弄。我忙了一天,回家连口饭都吃不上。”
“就你们家人那口味,一会儿咸了,一会儿淡了,这不吃那不吃的,不问清楚了做什么都不讨好。你以为我愿意问你呀!”
“少废话!不愿意做一边儿待着去。我带孩子出去吃。”
“你就知道乱花钱,家里什么都有,外面东西又贵又不卫生。要去你自己去,孩子跟我一起在家吃。”
改一改,同样的情境可以变成另一个版本:
“今晚吃什么呀?”
“这还用问吗?到现在啥都没弄。你……”“这个我稍后告诉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做饭。现在,咱们说的是今晚吃啥。冰箱里有昨天剩的A和B,还有C和鸡蛋。要不做个蛋炒饭,把剩菜热了,炒个青菜。你有啥想法?”
“我不想吃剩菜。楼下新开了家火烧店,要不我下去买几个火烧。你再做个蛋花汤,或者把剩饭熬成粥。”
“那家做的干净吗?要不你去买吧,少买两个先尝尝。我热剩菜,再做一个汤。”
“行。”
在这个交流——磋商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到三个原则:
控制力——控制话题在正常轨道上,控制自己不被对方的情绪牵引;
忍耐——冲突性话题先忍下,耐心等到稍后再说,而不是即刻爆发;
冷处理——对对方的不合理情绪或节外生枝的话冷处理。
解决问题无非就是这样:不是控制别人都听我的,也不是忍让当受气包、受害者,更不是冷战、冷暴力。只要本着“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态度,夫妻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