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
文章来源:文-王晓伟 2023年09月17日 浏览量(0)
小唯今年上三年级,非常贪玩,每天回家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玩够了回家吃完晚饭才开始做作业,往往这时候已经八九点钟了。而且他每次做作业都很磨蹭,习惯找各种借口磨洋工,所以常常到晚上十一点了还没写完。
为了保证小唯的睡眠时间,妈妈规定晚上十点之前必须把作业全部写完,不然周末就不许出去玩。
然而这天晚上已经九点了,小唯的作业才写了不到一半,妈妈开始催他:“快点儿写,别磨蹭了!”小唯写了一会儿后向妈妈喊道:“我想喝牛奶。”
喝完牛奶后写了没几分钟,小唯又开始把玩手里的橡皮。妈妈再次开口催他,他却说:“妈妈,我想去上厕所。”此时,妈妈已经很不耐烦了,嚷道:“别磨蹭!赶紧去,赶紧去!”
小唯像得到“特赦”一般,跑着去上厕所了,然而却迟迟不出来。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快出来写作业,你再这样磨磨蹭蹭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
可能是之前妈妈生气给小唯带去过不好的体验,他一听到妈妈说“我要生气了”,吓得赶紧从厕所出来,终于开始埋头写作业……
生活中,像案例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只求目的,不讲方法,喜欢说“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之类的话,或者直接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表面上看这个方法好像立竿见影,能镇住孩子一时,可实际上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家长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一方面,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产生恐惧心理。
在孩子小的时候,有的家长会说“再哭,就让医生来给你打针”。结果,在孩子的脑海里,医生会变成一个非常可怕的形象,专门给哭闹的小孩扎针,之后生病时也害怕去医院见医生。
同样的道理,“你再不听话,我就生气了”这句话也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恐惧心理。而长期的恐惧,会渐渐让孩子变得做事瞻前顾后,经常产生“我这么做,会不会让妈妈生气”的想法。一旦这种思想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创造能力,妨碍他对世界的探索。
不仅如此,有研究显示,家长经常对孩子生气会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等心理,甚至变得害怕与他人相处。而且,有些孩子还会学习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遇到事情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用生气来“要挟”别人。
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家长的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懂道理、明是非。然而,“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这句话,会让孩子因为“妈妈要生气了”才觉得自己错了,并且没有认识到错在哪里。如果孩子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可能一犯再犯。甚至有些孩子慢慢地对家长的这类话产生了免疫。这样一来,家长想要再进行教育就难了。
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害怕,而是希望他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走向正确的道路,这种目标用言语“恐吓”的方式是达不成的。
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些耐心、宽容和信任,不要轻易被自己一时的情绪左右,把愤怒的负能量释放到亲子关系中,要用正面的引导取代负面的言语威胁。因为比起生气,温柔而坚定的话语更有力量。